郵箱:support@zcec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南濱河路27號貴都國際中心A座1111室
隨著互聯網與云計算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掀起了數據中心的建設高潮,大型甚至超大型數據中心正在陸續(xù)投入使用。如貴州、內蒙、河北等地紛紛新建超大型云數據中心。
目前的數據中心資產管理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和錄入設備變更信息、人工巡檢、人工盤點、工作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隨著數據中心規(guī)模越來越大,需要管理的設備數量急劇增加,傳統的資產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數據中心業(yè)務發(fā)展的腳步,成為數據中心運維的短板。
傳統的數據中心IT資產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1)海量的資產信息依靠人工采集與錄入資產信息,依靠Access、Excel等工具或小型資產管理軟件來管理,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差錯率高,往往導致資產數據不可用;例如:某ISP運營商下轄數十個數據中心,依靠半手工的方式來管理資產,花費大量人力在資產盤點、報表合并等工作上,費時又費力,還無法保證數據準確。
2)快速變化的IT業(yè)務需求導致資產變更成為常態(tài),每個月都有數百甚至數千服務器上下架;而傳統的資產變更過程沒有實現標準化、流程化,難以保證網管中的資產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變更;隨著時間的推移,資產信息逐漸失真,最終導致如有新設備上架,還需要派人到現場去尋找可用的位置。
3)資產管理粗放,人員職責不清晰,資產數據沒有經過高效地分析與利用,易形成不明資產或閑置資產。
因此,在數據中心智能化、無人化的大趨勢下,業(yè)界主流廠家紛紛推出智能的數據中心資產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完整的流程控制、資產識別、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對數據中心資產進行有效管控。
目前數據中心資產管理的主要技術手段
智能的資產識別技術可大幅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與準確度。數據中心資產管理系統的核心是一個實時刷新、準確無誤的資產信息庫;而資產信息的采集、錄入的準確性往往決定了一個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是否可用。隨著數據中心的設備數據增加,資產變更信息的準確性顯得更加重要。但是,傳統的資產信息采集方式是通過定期的人工資產盤點來獲取,人工差錯不可避免,費時費力。針對這種情況,業(yè)界內的眾多廠家也在嘗試各種新的自動化信息采集技術,減少人工參與環(huán)節(jié),減少差錯率。目前,數據中心IT資產識別管理技術的應用情況:
1)人工掃碼技術。
條碼管理系統主要由設備上的條碼標簽、掃描終端、網管等部分組成。資產盤點時,運維人員手持條碼掃描終端,掃描設備上的標簽,由于需要人工操作、機柜上IT設備放置位置高低差異高達2米以上,不太適合人工操作、設備數量大、機房環(huán)境噪音大等特點,導致掃描盤點的方式效率較低,錯誤率高、機房內巨大的噪音對運維人員造成職業(yè)傷害,工作枯燥,人員流失率高、基礎運維人員越來越難找等問題。
2)U位級資產自動識別技術。
資產管理的一大難點就在于確定IT設備所在的機柜U位;針對這一難題,業(yè)內的部分廠家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出了智能化的資產識別條。資產識別條可以安裝在機柜的側面,通過內置的RFID芯片進行近場通訊,可以自動識別IT機柜中的每個U位是否被占用,以及占用此空間的設備信息。這些資產位置信息通過資產識別條的通信接口集中上報給資產管理系統,從而完成信息的采集、錄入等工作。通過資產U位的識別,可以精確發(fā)現連續(xù)可用的U位空間,用于指導刀片等服務器的上下架工作。
這種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數據準確性高,及時性好,如最新的MC-RFID技術可以做到數據100%準確,并在第一時間內發(fā)現資產變更信息,適合對資產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
3)設備自動識別技術。
與服務器、存儲等IT設備不同,大多數的UPS、空調等設備做不到被網管自動發(fā)現,還需要用戶手工添加到網管中并納入監(jiān)控。如果這些設備增加電子標簽等信息,主動向網管推送設備信息,則設備就可以在網管上實現自識別、自注冊,自動刷新信息到資產管理系統,極大的簡化了相關工作。目前,業(yè)界一些設備廠家已經開始提供并推廣這一方案。
閉環(huán)的ITIL流程控制保證資產變更過程的可控、可管
在整個數據中心的生命周期內,不停地有新設備的添加、搬遷、上下電等資產變更事件。據不完全統計,騰訊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每月啟停4000多臺,業(yè)務每月遷移2000多次,硬件每月變更500多次。頻繁的資產信息變更,如果沒有一個可閉環(huán)、可跟蹤的資產變更控制機制,則資產信息將逐浙失真,最終變成不可用。先進的資產管理系統應該提供符合ITIL流程要求的資產變更功能,保證資產信息的可控、可管。
1)變更流程管理:
ITIL是國際通用的針對IT服務管理的一個客觀、嚴謹、可量化的標準和規(guī)范,其中與資產管理相關性最大的是變更管理模塊。變更管理通過明確地定義資產變更的范圍、優(yōu)先級、職責與角色、流程與審核點、衡量標準等,在最短的中斷時間內完成變更過程,減少對業(yè)務的影響,并保證變更結果及時、準確地刷新到資產信息庫中,過程可回溯可審計。大量的成功實踐表明,符合ITIL標準要求的變更管理可以提高運維效率約25~30%。
2)數據智能核對:
在實際運維中,難免因為各種人為原因而引入有差錯的資產信息數據;如果只依靠人工審核來發(fā)現這些潛在的問題,效率低下并且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智能的資產管理系統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對接或借助資產識別技術,及時發(fā)現與生成設備的上下線記錄;然后,通過與變更管理中的歷史工單數據互相對比,智能識別兩者之間的數據差異,生成問題單。通過資產信息的智能核對技術,可以大幅減少數據的差錯率,提高數據中心的運維效率。而結合U位級的資產識別與管理技術,管理系統甚至可以做到數據100%準確。
利用資產信息,可以支撐數據中心高效運營
準確的資產數據是數據中心日常運維的基礎之一,而有效利用資產信息,結合數據挖掘技術生成各種資產報表,可進一步滿足實際業(yè)務需求。例如,資產數據可以應用到數據中心的機柜容量管理、租戶管理上,實現數據中心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支撐數據中心的運維。
1)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是DCIM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目的是通過當前容量統計、分析與規(guī)劃,實現數據中心的關鍵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借助容量管理,數據中心運營方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數據中心的容量資源,盡量延長數據中心的使用壽命,推遲下一個數據中心的建設計劃,保護企業(yè)投資。而容量分析所需的基礎數據,必然包括了準確、實時的資產信息。只有通過資產自發(fā)現、自識別技術,掌握各個IT設備的準確位置、運行狀態(tài)等信息,建立IT設備與機柜等的對應關系表,才能實時計算出某一個機架的當前可用容量(空間、供電、制冷等);而基于各個機架的容量數據,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分析與預測技術,生成容量規(guī)劃與優(yōu)化的建議策略。因此,U位級的精確的資產數據是支撐容量管理的必備功能之一。
2)租戶管理:
針對數據中心的機架出租業(yè)務,智能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可以為業(yè)主提供租戶管理功能,為企業(yè)運營決策提供必備的數據報表。例如:管理系統可以通過統計不同租戶的已有資產,形成租戶的資產月度報表(包含用電量、空間占用、設備運維狀態(tài)等);業(yè)主可以根據這些基礎數據,分析維護每個租戶的成本支出,計算ROI識別高價值客戶,為企業(yè)營銷提供決策支撐。而實現租戶管理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整合資產管理的資產數據庫與CRM系統的客戶信息,形成統一、完整的IT資產與租戶之間的對應關系表。
因此,高效利用資產信息,尤其是U位級的精準資產位置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有效地發(fā)現或解決數據中心的運營問題,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
智能化資產管理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
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規(guī)模的膨脹、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用戶對智能化資產管理的重視度正在日益提升。智能化資產管理可實現高效、準確的資產采集、錄入、跟蹤、盤點、統計,大幅減少運維人力成本,提高了資產利用效率。如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yè),紛紛將智能化資產管理作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技術標準之一。
業(yè)界的一些主流廠商,如施耐德、艾默生、華為等也紛紛推出了完善的資產管理解決方案。更多DCIM提供商則是將U位級的智能化資產管理功能做為標準功能之一,為用戶提供完整的ITIL流程控制、精確的資產自識別技術,解決大型數據中心的資產管理難題。
我們相信,在數據中心無人化值守的大趨勢下,隨著更多的智能化技術的推出,精準可靠的U位級資產管理技術將在數據中心的運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